春节过年按姓氏过,凌晨三点迎新年,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53:24
我的家乡是广西田林县八渡乡八桃村,其他习俗都和附近的村一样,就是过春节时有点区别,一般的村都是和全国潮流一样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是大鱼大肉。可是我们是按姓氏来过年,比如:黄姓等初一晚上大餐,他们就请其他姓氏一起去他们家吃,其他姓氏是不用做饭菜的;初二早上是李姓等,同样也请其他姓氏的朋友;初二晚上是罗姓等;初三早上是赵姓等;初三晚上岑姓等。
还有一个习俗是,新年到来是初一凌晨3点(这个时候放鞭炮),而不是北京时间0点。但是2004年起,很多人觉得凌晨3点起来太麻烦,现在也都改为北京时间0点了。
我们这些习俗是根据什么来的呢?谁能帮我解答。谢谢

据年长的人说这个习俗在我们村成立之时已经开始了,再说又能增长村里人们的感情,一直流传到现在没有改。再后来外来的人口也入乡随俗。
我们村介绍:在清朝,1930年左右,从广东迁移过来的,当时是8个兄弟,都是李姓,现在已经有九代的子孙了。由于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加上二十世纪初的动荡及融合,现在姓氏繁杂,李姓估计有30~40%左右。经历了约200年的时间,98%人口是壮族,少数布依族,汉族,瑶族等,主要是通婚的,后代一般都记为壮族。

我们这些习俗是根据什么来的呢?还有哪些地区是这样的?谁能帮我解答。谢谢

这是我的猜想。
古时侯,由于戍边、迁徙、避难、逃荒等原因,有几户人家来到这里,他们结为异性兄弟,与本地人容为一体。他们互相尊敬、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闲暇里,他们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下棋、唱歌等娱乐。每到节日,他们就聚到一家共同庆贺。每家都争先恐后把大家请到自己家里,拿出最最好吃的东西招带大家。因大家都请,便商量好按姓氏排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最后就成了习俗。为了以示隆重,除夕接神也按这个习惯顺续,一宿鞭炮不停。这就是这个村习俗的来历。

据年长的人说这个习俗在我们村成立之时已经开始了,再说又能增长村里人们的感情,一直流传到现在没有改。再后来外来的人口也入乡随俗。
我们村介绍:在清朝,1930年左右,从广东迁移过来的,当时是8个兄弟,都是李姓,现在已经有九代的子孙了。由于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加上二十世纪初的动荡及融合,现在姓氏繁杂,李姓估计有30~40%左右。经历了约200年的时间,98%人口是壮族,少数布依族,汉族,瑶族等,主要是通婚的,后代一般都记为壮族。

没什么原因 习俗不同罢了~~~~~~~~~

不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