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春节习俗怎么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1:24:32

看到这样一则新加坡社会的新闻:儿子当医生,年收入逾40万林吉特,老妈却在除夕夜孤单一人煮快熟面当“团圆饭”!
华人社会中不乏漠视亲情者。他们当中有些称自己的妈妈为“老妇人”,称自己的爸爸为“老头子”。遗弃双亲的事并非个别现象,新加坡政府就立法规定孩子须奉养父母(上述事件中,那没有“医者父母心”的医生被法庭下令须每月给其母亲千多元的赡养费)。据报道,新加坡越来越多适婚者选择单身,不愿意组织家庭,不向往其乐融融、充满温馨的家庭生活。这反映出他们内心对亲情的淡泊。

华人除夕的年夜饭强调丰盛和团圆,这提醒大家要努力挣钱,但也要重视亲情,要物质和精神财富并重;包红包、向长辈和亲戚拜年,在传达着不能忽视亲情的信息。

事实上,亲情是所有人类美好感情的基础。亲情升华了,就会产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情心和爱心是精神财富,也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有高尚同情心和爱心者,加上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欣赏能力,就能享受文化艺术所带来的美的愉悦,这种愉悦,无论深度和时间,远远超过物质感受。
有些华人还保留先祭天祭祖后再吃团圆饭的习俗。这习俗其实有很好的含义:提醒人们,我们享有的美好的生活,别忘了大自然的赐予和祖先的恩惠。敬畏天地(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要有环保意识),感恩祖先,这种价值观是美好的,也是精神财富之一,我们的祖先(民族)为我们留下这一文化传统,说明了祖先的智能和对世世代代的关爱。

先哲老子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很形象的描述和精辟的看法:“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提醒我们,没有节制的追求物质生活,过分地沉溺于感官刺激,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包括眼花、耳鸣、口伤、人心疯狂和行为失常。因此人们应该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为次。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蔡细历坦言,他在吉隆坡居住了3年,不认识邻居,两家也鲜少来往。他感慨城市缺乏乡间的人情味,也难遇到真心朋友。大城市的缺乏人情味,说明社会过度物质化会使人也物化,心灵空虚下易倾向追求层次较表面的“感觉文化”,而失去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并衍生各种社会乱象如赌的盛行,吸毒的盛行、色情业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