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方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9:00:27
我曾经在外地一个书摊上,看到一本治疗精神疾病的民间方子,时间过去半年,我忘记了那个方子的具体内容,只记得方子中有一味药名字好像是 “牛夕” 方子的末尾是一句咒语,哪位知道这个方子?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以肝肾阴亏、肾精亏虚、心脾两虚为主;标实以肝郁气滞、痰浊、血瘀为主。治疗当注意辨别阴阳虚实,注重虚实兼顾之大法,实证予以理气开郁,或伴活血、清热、化痰、祛湿;虚证则予以养心、健脾、滋肝、补肾。
1.肝气郁结
证候:精神抑郁,胸胁作胀,脘腹胀痛或脘痞,嗳气频作,善太息,月经不调,或见急躁易怒,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丹栀逍遥散化裁。
柴胡12g,香附12g,枳壳10g,川芎15g,白芍12g,炙甘草6g,丹皮12g,栀子12g,白术12g,茯苓10g,当归12g。
加减:热势较甚,大便秘结者可加龙胆草10g,黄芩10g,大黄6g泄热通腑;头痛目赤、耳鸣严重者可加钩藤15g,菊花10g,决明子10g,清热平肝。热甚伤阴者可加生地15g、麦冬10g以滋阴。
针灸:
取穴:期门、太冲、阳陵泉、支沟、内关、足三里。如气郁化火加支沟、日月。
操作:针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2.肝郁脾虚
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思虑过度,多疑善忧,善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溏时干。或有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疏肝健脾,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化裁。
柴胡12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2g,炙甘草6g,法半夏12g,厚朴12g,茯苓15g,生姜9g,苏叶6g。
加减:女性患者闭经者,加当归15g,红花6g,川芎6g,以活血通络;失眠者加合欢藤、茯神15g;胸膈窒闷加苏梗9g,宽胸理气。
针灸:
取穴:肝俞、太冲、脾俞、丰隆、神门。
操作:针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留针10分钟行针1次。
中成药:加味逍遥丸 ,每次6g,每日2次。
3.心胆气虚
证候:抑郁善忧,情绪不宁,胆怯恐惧,心中惕惕不安,自卑绝望,难以决断,或伴失眠多梦,易于惊醒,心悸气短,面色晄白,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