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文化遗产如何确定是否有推广价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0:23: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价值是人类文化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它标示着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模式,也指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向。在价值文化和文化价值研究中,德国哲学人类学家马克斯·舍勒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关于人类学的两项成果值得特别关注。马克斯·舍勒确立了文化价值由低到高的五种标准,即:感性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宗教价值;鲁思·本尼迪在文化构形研究中深入探索了什么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兴趣和情操,并具体化为文化模式的机制。她认为,人类文化由各自相当不同的价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出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以规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就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我认为,人类学学科的核心价值研究,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理基础。人类学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学术关联。人类学的核心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内在的、集体无意识性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随着民族的文化自觉向着一个文明的、自为的方向演进,并不断内化为民族精神的有机构成。如果说传统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话,那二者就是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的关系。自在的文化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天然感情等自在的因素构成的人们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在的文化是传统的文化。自觉的文化则是以自觉的知识或自觉的思维方式为背景的人的自觉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觉的文化是在自在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之间存在选择、批判、继承、创新的复杂关系和有机联系,人类文化也必然经由从自在自发向自为自觉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