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墨子与孔子观点的问题 专业人士回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0:01:45
孔子的主张是在礼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仁政,仁爱,孝等主张。而墨子,则主张“为天下之大利”,他的兼爱是没有等级限制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孔子的主张是否是低一等呢??
大同社会是谁的主张??我怎么觉得大同更接近与墨子的观点呢??!
请给自己的观点。。 好的再加20分

其实并非如此。

墨子除了讲究天下之大利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一点政治要求是尚贤,并且墨子本人是支持阶级统治和严格的法令制度的,在这一点上,墨家的理论实际上更接近于法家。只是法家从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大生产者的利益而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无论是怎样的生产者,都是当时新型的生产力量的代表,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当时社会最先进的要求。

而孔子的理论上,实行仁政的背景是首先恢复西周礼仪,对于孔子来说,实行仁政和克己复礼还是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的大同社会实际上对于孔子来说是回复西周式的奴隶制。他所代表的也是奴隶主的利益。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说到底墨子是从儒家分裂出去的,自然和儒家的思想不和。不过孔子是春秋人而墨子是战国人,这两人之间相差三四百年,社会局面也大不相同,所以提出来的理论我个人认为本质上不具备可比性。如果你是要对比墨子和孟子,那还比较可以进行比较。

孔子所说的仁爱 的确 是有等级差别的 是逐级递减的。
墨子所说的仁爱 没有等级差别的

大同社会是儒家提出的,儒家说的大同和墨子所说的不同。
孔子的仁爱 对同一级的爱是相同的。
比如:爷爷对爸爸的爱就比对孙子的爱要少一样。

况且 我认为 大同社会 不可能实现!

孔子主张是用礼恢复仁,用礼使人们能孝。而不是一定要先学礼然后再行仁道,孝道。礼只是工具。孝、仁是没有界限的。所有的人都适用。主要是因春秋战乱,人民困苦,孔子主张用仁立国,免于战争。墨子的兼爱,也是这种思想,而兼爱用孟子的话来说是无父无君,《孟子》一书有几处地方在辩难墨家。墨家有些守旧不化,人的社会是由各种不同职业的人组成的,不可能无等级,人又有自己的亲戚朋友,(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有老幼青壮,也不可能一视同仁)在某些方面上来说不可能兼爱。所以个人认为孔子的思想更进一步,比墨子更为科学。
大同是康有为的主张,大同是结合历代学者推崇的尧舜禹三代社会人民富足、社会和睦而提出的,而历代学者是根据儒家经典来诠释三代社会的。因而大同社会绝对是正统的儒家思想。墨子的观点是指三代社会的时候君主主要作用是亲自劳动,带动人民集体劳作。而孔子的观点是指君主的主要作用是带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