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与对仗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7:03:30
希望有小范围的精讲,不需要大段的拷贝
当然也不要太简单

对联是一种体裁
对仗是一种修辞
对联需要对仗

对仗是对联的最主要要素之一,所有的对联理论和对联教材都无法绕过。对联的对仗,在众多的论者中,有的认为要“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有的认为要“词性相当”,但对“词性相当”没有作出解释,而且也脱不开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余德泉先生在《对联通》一书中说到,“至于怎样就叫词类相当,《缥缃对类》提出实对实,虚对虚这个原则,强调分辨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是不错的。”比其他论者进了一步,但也只是点到为止。按现代汉语的分类,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为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为虚词)十一类,还有一说加象声词为十二类。用王力先生的话说,就是“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在众多著作中,按照现代汉语分类,众口一词,无一例外都强调相同词性相对,且均未涉及不同词性的词相对的问题。这在联界是被忽略了多年的问题。

对联是一种体裁
对仗是一种修辞

比如:上句是平音的位置,下句要用仄音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等等
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共四个声调。平是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元代后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中,而平声逐渐演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近代汉语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中的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声、去声(指标准拼音中的三、四声)的称为仄声。有些原在古汉语中属入声的字现在虽归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
根据这个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为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关系一阴一阳。平仄相替产生节奏,由此也就产生了汉语的音韵之美。
对联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联、下联也要交替,即上下联相应的位置必须平仄相对。字音的对仗加上字意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会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韵味和谐。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