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何以谥为 宪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2:15:29
明宪宗何以谥为 宪 ?

-_-极度认为楼上两位在瞎讲,明宪宗是庙号而不是谥号,何来谥义?

1.谥号 宪
按谥法,行善 可记曰宪 ,在约纯思曰宪 ,圣能法天曰宪, 圣善周达曰宪 ,创制垂法曰宪,刑政 四方曰宪 ,文武可法曰宪 ,聪明法天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 ,懿行可纪曰宪,仪范 永昭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 ,赏善罚恶曰宪。

2.拍马屁
开始的时候,那些混蛋的统治者们还得到了一些不好的谥号,到了后来,拍马屁的日渐增多,做皇帝的人生前再怎么混蛋不堪,也不会得到不好听的谥号了,除非他被废掉或者是没两天就翘辫子。

皇帝谥号的拟定,先由百官开始拍马屁,百官根据新皇帝的意思,拟定好后,让新皇帝的看看,满意以后,在南郊装模作样的念一下,算是经过了老天爷的同意然后写道黄裱纸上,精心装裱一番,放到死皇帝的陵里面。到后来还未死皇帝制作一个印信。

死皇帝的谥号,一般在埋葬前奉上,也有追加更改的。不过不管改了多少次,都以最后一次的为准。同一王朝的皇帝的谥号,一般不重复。

3.明宪宗
宪宗朱见深,初名朱见浚。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英宗朱祁镇在与蒙古瓦剌部的交战中被俘。他的叔父明代宗朱祁钰继承皇位。他被立为太子。但是,当他的叔父逐渐牢固地控制了政权之后,就改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废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为沂王。在他11岁时,父亲朱祁镇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为了太子。这一年,他改名朱见深。天顺八年(1464年),18岁的朱见深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开始了他23年的统治,年号成化。他不像他父亲那样富有激情,喜欢冒险。他的性格安静、谨慎、宽和,信任大臣。他性格中最仁厚的一面,表现在他对他的叔父景帝的态度上。成化三年(1467年),一个名叫黎淳的官员请求追查当初废除他太子之事,宪宗批答说:“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所以,清朝人修《明史》,说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终成化一朝,除了南方广西的瑶族叛乱、荆襄郧阳山区的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比较平稳。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为太平盛世。其实,正如历史学家孟森所言,成化时期朝政极其秽乱。只是因为祖宗积下的财富甚多,还不至于扰民,所以尚能称作太平。

4.结束
开始的时候,那些混蛋的统治者们还得到了一些不好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