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德国为何会节节胜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4:43:06

快速的偷袭,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发达的摩托化部队。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苏联需要时间备战和发展,和帝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
和希特勒的要大炮不要面包的愚民政策。

这不是偶然,是必然。首先,德国历来就是个军事强国,崇敬武力。更重要的是德国同时又是一个教育强国,早在19世纪德国皇帝就拼命发展教育,他说过:“教育不是福利,是义务,每个人都要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不接受教育是犯罪。”同时把国库的钱大部分都投到教育上来了,因此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非常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德国军队的支柱---日尔曼军官团也就有了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了不起的的军官,这对快速发展军队非常有利。其次,一战失败后,德国民族主义高涨,“大德国”成为了每个德国人的心愿,所以德国军队自始自终始终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士气,德国士兵的战斗力是法西斯集团的其它国家士兵远远无法超越的。比如SS武装党卫军在东线经常以一师之力对抗苏军数倍的兵力经常令苏联红军望而生畏。最后,必须承认,希特勒有他的过人之处。希特勒亲手缔造的纳粹国防军是一个高效、知人善用、能力责任和地位高度公正公平的军事集团。希特勒亲手提拔的将领有几个是草包和靠关系爬上来的?那些能力出众的将领如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都是希特勒亲手提拔并放手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天才和创造力,也就有了诸如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的闪电战(虽然隆美尔因为《步兵--进攻》一书引起希特勒的注意,但其实隆美尔是装甲指挥官,也是闪电战的创始人)等出人意料的战术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在这样背景发展起来的德国军队其战斗力当然是无人能及。不要忘记二战时德国陆军和几乎大半个世界的陆军在作战而且并不完全处于下风。以上是内因。也有外因,很重要的一个外因,战争初期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以及美国和和平主义思维都在相当程度上帮助了希特勒和他的军队的大忙。

主观原因:
1.战争艺术运用地非常高超。
2.军队的素质极高,军官和士兵勇敢,机智,同仇敌忾,士气高涨。
3.军队的装备极好,军工业十分发达。
4.杰出的政府和战时机制保障了军队后勤和大后方。
5.整个帝国人民的信心。
客观原因是他国的,就不说了。

首先是英法的绥靖政策使帝国成功吞并了周围的国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并打破了各个军事条款对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