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净既是污,污亦是净。善既是恶,恶亦是善。生既是死,死亦是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2:55:32
如何理解:净既是污,污亦是净。善既是恶,恶亦是善。生既是死,死亦是生。
没说一定是佛家的.可以从各角度讲讲理解

这可以从对比来看,又比净更净,比污更污!善上有善,恶更是如此!生死则是从宇宙的永恒来看,人的一生只是宇宙一瞬!生死又如何!
而佛家则是在看空一切之后才有了“空”的境界!也就是一切在他眼里就像没有一样!也可以说是看清一切后的等死!
从宇宙无限来说善恶,净污有仅仅一瞬!
同样也可以用辨正观看待!
你行善给将死之人以口吃的,也许这将死之人就是个杀人狂,你行善成了作恶,也许在你眼里是善,他人眼里依旧是恶!
劫富济贫同样如此,善在贫人,恶在富人!
生死也可以这样认为,有人说只要人们知道你就说明你生!
被人淡忘也就死了!
从生物学来讲则是大脑的运动与否~
其实一切在于看法!
但是我更在同是非,善恶从心而论!根据社会标准来评定善恶净污生死!

楼主在这里提出了三个相对词汇:
净污,善恶,生死
我们首先说他们是相对的,这是人们普遍的认为,干净相对污垢,善良相对邪恶,生还相对死去。者之间有一个比较的说法,没有净何来污,没有善何来恶,没有生何来死?所以我们又说他们这三对食物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证明了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种说法,这是看法一

既然上面说道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净污,善恶,生死是相互孕育的产物,正所谓没有净何来污,没有善何来恶,没有生何来死。从中我们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万物孰不如此?我们长说万物存在必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存在的意义可能就在于相互之间的对比,又整理的存在,那么好,我们需要一个对立的存在,所以说,这句话又说明了,事物存在的相对性,此看法二

另外从佛家之言本身考虑,万物众生平等,互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常喜净大于污,喜善大于恶,喜生大于死,殊不知净既是污,污亦是净。善既是恶,恶亦是善。生既是死,死亦是生。其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何来高低贵贱之见?毫无高低贵贱之见,心中自然静如之水,可以心怀世界三千,此看法三

这句话只是要告诉你世界是一个未知的定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形.......”——《道德经》
这并不是一个道德标准,而是在阐述一种人对于世界的终极理解所必需持有的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