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是以描写什么为主要题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9:22:00
《水浒》是以描写什么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什么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什么精神。

历史著作与作家的虚构,记载宋江等36人在徽宗时期,据守山东、河北一带,36人被记载成为一群战斗力极强、能抵御十万官兵的绿林好汉,后有36个首领之说,接着出现了108将,之后侯蒙徽宗招安宋江,打算让宋江和自己的首领征讨浙江的方腊;张叔夜将宋江追到海余(今山东青岛一带),张叔夜组合其死士千人,擒住宋江的副将,使得宋江被迫投降,没有了后记。史书中有两个一点,成为编书者的题目,张恨水《水浒后传》中写道宋江余党抵御大金,史书中的蛛丝马迹都可以证明这本书是杜撰出来的。
南宋时的说话中,有关于水浒故事的《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许多名目(南宋时罗烨的《醉翁谈录》),“绿林”是不用真实姓名的,绿林风格。由留下的目录,没有留下话本。
由宋入元的宫廷画家龚开曾为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画像,还写了《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并序》,他在《序》中写道:“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撰写,士大夫亦不见拙。”(宋江时期,有人撰写宋江的故事。
宋元之间的《大宋宣和遗事》是一本杂抄旧籍而成的内容庞杂的资料书,其中有一段三四千字的梁山泊故事,包括花石纲、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怒杀阎婆惜、九天玄女受天书,以及招安后宋江征方腊等重要的情节。(宋江没有找到招安的良策时,找到了李师师,与戴宗商议招安的事情,结果被李逵捣乱,一把火烧了李师师的房子,但是宋江依旧是一个有政治眼光和手段的人物)
元杂剧中的水浒剧,见于著录的有三十三种,现在仅存六种,其中李逵的写法仅次于宋江,先将李逵安在戴宗的手下当一名狱卒,使得李逵有一种残忍的性格。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题“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忠义水浒传》是其的全名,最早关于《水浒传》的记载,《水浒传》便于流行,用了当时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作为其中的编者之一,施耐庵的本,“本”是底本、原本的意思。明清时期还认为《水浒传》的前七十回是施耐庵所写,七十回之后是罗贯中所写。明代对于施耐庵的介绍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后人说施耐庵的后代三哑,是因为施耐庵将小说写得过于鞭笞宋朝的情形。从方言看,北方话较多,有人认为施耐庵是杭州人,对征讨方腊时的地理位置描写得很是详细。

官逼民反

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