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告人取保候审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22:35
三个人由于酒后恶意伤人,造成原告轻伤害!之后两人逃逸!剩一个人申请了取保候审!听说取保候审最多不能超过12个月!但是如果12个月以内,逃跑的两个人也没有归案,该怎么办呢?是12个月以后仍然继续按原来的判决来判被取保候审人开庭吗?(轻伤害最重是3年的有期徒刑吧?)主要的意思就是说总不能2个人抓不到,被取保候审人也没事了吧?那被害人的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还有一些的损失怎么算?
还有就是被告人的取保候审给原告造成多大伤害或者说多少程度的伤害不能进行取保候审?

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不得中止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严禁以取保候审变相放纵罪犯。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用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审查起诉期限内、一审和二审期限内办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等。
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及自伤、自残方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三、共同犯罪中,有在案犯人脱逃的,不影响对在押犯罪嫌疑人的侦查审查起诉、提起诉讼。也不影响对整个案件的立案侦查,不消灭追诉期限。
四、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原决定机关,由原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钱书面通知执行机关,继续取保候审、变更保证方式。变更强制措施。
五,在押的犯罪犯罪嫌疑人只承担相应责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遵循先刑后民的原则,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取保候审,是公安机关根据犯罪情节而决定是否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