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和当官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43:29
是不是只有当了进士,才能受皇上接见,并授予官职啊。那中了举人,秀才啥的有什么职位吗?到底科举和当官什么关系?要不,怎样当官啊?武官又是怎么选的啊?翰林院怎么进啊?国子监都怎么收学生啊?是朝廷拨款的么?监生也得参加科举吗?

在古代,普通人想要当官,而家里有没有什么爵位可以继承的话,就只能参加科举考试了,对以他们来说只有参加科举才能做官,而且爵位是没有实权的,所以要想当官,还是只能走科举的路子了

科举殿试及第者都可以称为进士,进士按照成绩分为三甲,仅是只有一甲前三名才能接受皇帝的接见,也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但是只要考上进士,都会授予官职,一般为七品翰林或者外放县令。

举人是通过乡试的读书人,比进士低了一级,但是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注意只是资格而已,有些举人也会被授予一些小官,但是没有“出身”,可免丁役

秀才是经过童子试的学子,这是功名的最低一等级,只有成为秀才才能考举人和进士,秀才没有官可以当的,但是也算有功名在身,见了县官可以不跪

武官是通过参加武举考试选拔而来的,和文官参加科举一样。不过武官还有一种提拔方式是可以通过战功从小兵提拔上来

翰林院怎么去?什么叫怎么去啊?中了进士不能外放做官的话一般都会去翰林院的,然后各个阁部之间也会有人员调动去翰林院的啊,呆在翰林院,只要文笔不错就成了,没实权的

国子监的学生当然要考试了,国子监的学生相当于秀才,国子监一般招收的都是王公贵族以及官员大吏的子女,等于是高干子女的学校,普通学子要去国子监就要掏腰包了,等于是“捐”进去的,就像现在的赞助费...

监生也要参加科举

说真的,我强烈建议你去看看当年明月写的《明朝的那些事儿》一书, 那里面也不用你看很多,就看到开头朱元璋开国后是如何建立文、武官员制度的就行!因为清朝说白了就是从明朝手里接过来的家业,所以他从本质上是传承的明朝的所有制度,包括六部九卿,文武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