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情节分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1:58:25
RT,三个情节分析(不是人物分析.....)
好的有追加,谢谢了..
一楼的,-_-,中国名著.不懂别乱说......

1)、第四、五、六、七回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2)、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每场戏都是独立成章的,但情节和人物又是贯串前后的)。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4)以下是唐僧救悟空,悟空拜师西行的情节:

孙悟空放荡不羁,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度日如年;渴望救星,望眼欲穿。历经五百年沧海桑田,终于遇到唐僧西行求法,经行五指山下,取下符咒,孙悟空终于得以再获自由,重见天日。自此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跟随唐僧西天求法去了。

点评--这段情节中的孙悟空:放荡不羁、向往自由,而又知恩图报,为报恩(唐僧五指山搭救孙悟空)而肯约束自己不羁的个性。孙悟空本性善良,虽放荡而知恩,有了君子的教导、引领是完全可以走上正路的——这也正是《西游记》作者对社会上一些侠士的映射——这些侠士原本不服王法、自由无束而又本性善良,有了君子的教导、引领,是可以成为正义之士的。

以下是唐僧救悟空,悟空拜师西行的情节:
孙悟空放荡不羁,大闹天宫,把天兵天将打的落花流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度日如年;渴望救星,望眼欲穿。历经五百年沧海桑田,终于遇到唐僧西行求法,经行五指山下,取下符咒,孙悟空终于得以再获自由,重见天日。自此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跟随唐僧西天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