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征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0:38:15
站在90后的角度去看待,
立体新颖,角度准确,
不少于400字,
以一位小学生看待社会的眼光去审视。
谢谢啦!

12月14日,适逢宁津孟集大集,做布匹、成衣零售生意的长官镇王德厚村村民王春生早早就开着皮卡车来到集市上摆设摊点儿。别看老王如今跑买卖的 “坐骑”现代化了,可在他的庭院角落里,至今还完好地放着一辆“退役”多年的木制独轮车。说到其中的原因,他感慨地说:“几十年来,俺推着独轮车挣‘零花’,赶着毛驴车拉‘温饱’,开着皮卡车奔‘小康’,这个独轮车可是俺从贫困到殷实的见证!”
今年已过六旬的王春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和父辈们一样在村里劳动挣工分。由于当时他家这一带的盐碱地还未得到改良,庄稼收成少得可怜,每年只能领回几十斤的粮食,连全家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后来,他和妻子商量,托城里的亲戚购进了一些农村妇女常用的生活零用品,在上工前、下工后和冬闲时节推着木制独轮车串村叫卖。这样时间一长,乡邻们都亲切地称他“王货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王春生再也不满足推着小车挣零花钱了。1983年,他借了300多块钱购买了毛驴和地排车,货物品种也从原来价值几十元的针头线脑,变成了日用百货大全套。此时,他除了赶着毛驴车走村串乡外,还把生意摊点摆上了农村的集贸市场。
1995年,王春生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4万元存款,在生意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他不仅购买了机动三轮车做“脚力”,还购进了品种多样的布匹与成衣,充实调整了货源。老王深有感触地说:“2000年以前,我做生意一个月下来也就能赚800多块钱,而现在,俺和老伴一个月赶20多个集,每年赚2万多块钱很轻松!”
今年,他花3万多元购买了一辆皮卡车,把原来的机动三轮车让给了儿子。如今,在生意场上打拼30年的王春生,家里空调、冰箱、电脑、彩电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而且他还打算买一辆轿车,载着老伴好好享受享受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