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如何解释宇宙黑洞现象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7:28:00

佛教对物质世界的看法
楞严经中,佛教对物质的起源与结构有很精采的说明。楞严经卷三,佛说:‘汝(指阿难尊者)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佛把物质分成微尘,再细分变成‘邻虚尘’,这是很小、接近虚无的尘。它的结构是‘色边际相,七分所成’,佛是告诉我们,物质状态的细小邻虚尘,再分下去就变成同时含有物质与虚空性质的东西,最后就是虚空而已。也就是由虚空产生有色相的半实半空的东西,然后再生出物质。本师佛在说法那时候科学上还没有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名词,所以他只有以‘邻虚尘’‘色边际相 ’等名词来表示。佛的表示方法在当时实在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他对物质组成的说法到今天才被科学逐渐证实。近代科学研究的结果,知道物质可由大往小不断细分,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与电子组成,……一路分析下去,目前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是轻子(Lepton)与光子,以及组成强子(hadron)的夸克(Quark),还有这些基本粒子的反粒子。这些轻子、光子与夸克的重要性质有:静止质量、电量与自旋量(SPIN)及空间大小。轻子包括电子、微中子及渺子(Muon),目前尚不知其体积有多大,也不知其内部有什么结构,但有微小的静止质量与自旋量,有些带有电量,有些则呈中性,在佛教看来,自旋量是动的能量,与佛家所说的‘火大’有关(注:佛家认为物质世界的组成要素是地、水、火、风四大,‘地大’表坚固之性,‘水大’表湿性,‘火大’表暖性、能量,‘风大’表移动性。
我们再看看近代科学家对人体中有非物质存在的看法如何?1963 年英国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艾克里爵士在其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物质沟通。’‘人体内有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那就是在胚胎期进入人体大脑,施予推动控制大脑……,使其细胞工作,此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后仍然存在,并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除了永生不灭四个字函意不明(他所指应该是不会像肉体般会生病死亡)外,其所言与佛教所说的‘识’的观念类似。我们相信对轮回转世与神识等问题,科学界总有一天会清楚,除了艾克里博士,近代科学家认同人体中有神识存在的人很多,在此不多例举。*(这段文字录自冯冯所著《太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