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秦者胡 有没有应验?何以见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7:45:07
练习本上面的。
故事内容
秦始皇即位后,用尽各种方法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有一位方士卢生,察觉了秦始皇这种心理,便告诉秦始皇,海上有一座蓬莱仙山,山上住着拥有不死之药的神仙。于是秦始皇边让卢生出海寻找蓬莱山,以求得不死之药。卢生回来后,向秦始皇表示未能找到不死之药,却拿到了一本“仙书”,书上写着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看到后,认为谶语中的“胡”是指匈奴,乃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以绝亡秦之患,又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秦始皇死后,李斯等人擅改遗诏,拥立秦始皇少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秦二世暴虐无道,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应验了“亡秦者胡”的预言。不过“胡”原来并非是秦始皇所想的“胡”族(匈奴),而是其子“胡”亥。

问题:
谶语最终有没有应验?何以见得?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谶语了。按照你自己的介绍,这个预言应验了。但是从科技哲学的角度讲,是没有应验的。
为什么呢?所谓谶语,本义是预言的话(有个成语叫一语成谶,也就是不经意的一句话竟然成了预言)。科技哲学上把“谶”和“纬”放在一起,通指对“经书”的迷信的带预言色彩的瞎扯淡的解释。那么谶能不能够应验,和算命的能不能算准是一码子的事,都在于尽量把话说模糊一点,说的玄乎其玄一点。有个有名的故事就是三个考试的去问一个算命的能不能考上,算命的不说话,只是伸了一根指头。谶语也是这样,用的是模棱两可的话。比如说“亡秦者胡也”,它就没有说清这个“胡”是北胡还是胡亥。如果秦朝至今没有灭亡的话,我想这个谶语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亡秦的话尽是胡说”。因此,我们可以回答,这个谶语是迷信色彩,并没有应验。

具体的 谁都说不准 毕竟是历史事件了
但 秦始皇 末年 各地已经有不少 反对秦朝的农民起义了
胡亥和赵高 只是把 秦国 推向了一个深渊罢了

即将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