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转基因动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2:45:02
我国的转基因动物

一种生物(通常是老鼠),将外来基因转入其体内成为其基因组的一部分。引入的基因先被分离出来并设计使其携带适当片段。然后将这段基因注入受精卵,方法如下:对一只雌老鼠注射激素使其产生大量卵;让一只雄老鼠与其交配使部分卵受精;将这些卵收集起来,在其卵裂前注入外来基因物质。这些卵被移植入另一个雌性体内,在那里它们发育成型。在某些卵里基因物质在随意位点与染色体整合而成为老鼠细胞的遗传物质。由这种卵发育成的动物将携带该基因从而成为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对于描述新发现基因的功能和在大动物体内产生有益蛋白质十分有用
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在染色体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1981年,第一次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胚胎,创立了转基因动物技术。1982年获得转基因小鼠。转入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使小鼠体重为正常个体的二倍,因而被称为“超级小鼠”。此后相继培育成功了转基因兔、绵羊、猪、鱼、昆虫、牛、鸡、山羊、大鼠等转基因动物。
由于转基因动物体系打破了自然繁殖中的种间隔离,使基因能在种系关系很远的机体间流动,它将对整个生命科学产生全局性影响。因此,转基因动物技术在1991年第一次国际基因定位会议上被公认是遗传学中继连锁分析、体细胞遗传和基因克隆之后的第四代技术,被列为生物学发展史上126年中第14个转折点。
自1982年转基因鼠问世以来,转基因动物研究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目的,转基因动物操作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四种类型:(l)疾病型转基因动物;(2)利用转基因动物制药;(3)动物改良型;(4)基础生物学研究。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最早出现于1976年,美国的Jaenisch利用反转录胚胎的方法进行转基因。1980年,耶鲁大学的Gordon等人将外源的基因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导入小鼠受精卵,成功获得了转基因小鼠。1982年,华盛顿大学的Palmiter将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白鼠受精卵内,培育出体型明显大于正常小鼠的超级鼠,成果轰动一时。之后,人们又成功获得了转基因大鼠、鸡、猪、鱼、兔、羊、牛、蛙等。由于转基因动物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其辉煌前景已经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