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书体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书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0:28:02
不用细说

科普:王体、颜体、柳体、欧体....是书法大师自有的风格体,不是书体。
中国书法的书体为篆、隶、草、楷、行(偶有人士将甲骨文列入),影响最大的当属行体,即行书。
相传为后汉颍川刘德升所创。(《书断》“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为“行走”之意,它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可解为楷书草化或草书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关于行书的地位与影响:
1、促进了中国书写方式的变革。
2、使中国象形文字成为可以快速书写和易于辨识的传承方式,其他任何书体都无法比拟。行体的辨识优于篆书和草书,后两者只能在极有限的场合使用,隶书和楷书虽然也具有行书的可辨易识,但书写起来讲究过多,不能抒发自如,效率低下。
3、参各体之长,包容万象
行书体势较大,结体上可工整规矩,可放逸流荡,用笔灵活,楷体、草体、篆体、隶体各家笔法皆可即插即用。
4、从古至今,行书佳作最丰,行书大家最多: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赵孟頫、虞世南、黄庭坚、李北海、苏东坡、董其昌、张旭(他的行书也是很牛的)、赵佶(宋徽宗瘦金体也是一绝)、王珣、米芾、吴昌硕、沙孟海、启功......
5、流传最久,使用最普及
行书自产生起历朝不衰,代代相传。篆书盛行于前秦,隶书在汉、清得到发展,其余时期较为冷清,楷体至今流传,但仅限于礼仪场合使用,各体普及程度、受欢迎程度均远逊行书。至现代,人们的硬笔书写仍以行体为主流。

常说的书体通常都讲颜柳欧赵,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黻;一般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始书法逐渐成为成熟的艺术(想想王羲之),唐代开始成为官方认可的考试科目,所以前三家都是唐代的,也就不奇怪了。他们各有千秋。

至于影响最大的,这个完全是主观的东西,见仁见智。但是一般来说,公认颜体属于影响后世最大的。

行书

我觉得是宋体

楷书。

篆书吧```没有最古老的大篆就没有现在的汉字啊````从篆书后才开始有文字的```````

我的书法刚开始学的是柳体,但是一直没办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