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历是什么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4:31:00
是怎么来呢啊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学术界则认为,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端午节。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端午的源头在上古时期,但端午节成就了屈原,屈原丰富了端午节。”在不久前举办的端午文化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专家、屈学学者聚集汨罗,对端午源头达成了如上共识。

  曾任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的张中一认为,中国端午节在汨罗江原始社会稻作文化时期产生,源于五月大水时期农田的祭祀活动。中国龙舟文化由汨罗江原始社会稻作文化使用的“农田拖船”演变而来,距今至少也有七八千年历史了。屈原于战国晚期那年的五月五日逝世后,使端午节增加了纪念他的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教授、所长蔡靖泉研究发现,据先秦和汉代的文献记载,当时人们将仲夏五月视为阴阳相争、死生分判的恶月,将五月五日视为阴气萌作、“感阴气者死”的凶日。故在这一天恐怕物生不茂、人生不长,举行一些活动来祈求丰收、禳除灾害。五月五日的祈禳活动,也因为朝廷确认为仪典而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

  蔡靖泉说,东汉时期,这一节日虽然仍以禳灾祛害、祈祝平安的活动为主,但“亦因屈原”而纪念屈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念屈原逐渐成了南方端午节活动的主要内容,关于屈原与端午节的民间传说也不断得以丰富。到了社会大一统的隋唐时期,南北文化汇融,南朝文化成了主导文化。盛行于南方的以纪念屈原为中心、以食粽子和竞渡为主要内容的端午习俗,逐渐北传而成为全国性的端午习俗。

  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高巍也表示,端午节最早其实源于驱疫避邪,纪念英雄人物实为锦上添花。

  高巍认为,端午节避疫为“源”,纪念为“流”。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