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自古谁做到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0:42:44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仁、义、礼、智“四德”。西汉时期董仲舒首先把“仁谊礼知信”作为整体道德要求概括为“五常之道”。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后,“仁义礼智信”被官方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具有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莫忘恩、别负义、记古训: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信守悌
〖情 探〗

故事情节:

该剧出自明传奇<<焚香记>>,写名妓敫桂英接济秀才王魁,又以身相许,两人恩情缱绻,盟誓于海神庙,互不变心.两年后,王魁入京中魁,在名利诱惑下,遣书休弃桂英,另与官家之女成婚.桂英愤而诉于海神庙,自缢身死.海神爷准了她的诉状,命判官引桂英鬼魂进京与王魁折证.桂英不舍夫妻恩义,再次以"情"试探,不料王魁果然负心绝情,桂英盛怒之下,活捉王魁.....

〖五女拜寿〗

明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为官清正,对奸臣严嵩的专权深为不满。在杨继康六十寿辰之际,五对女儿、女婿前来拜寿,并争邀二老回府欢度晚年。家境贫寒的三女(义女)三春与丈夫邹应龙遭到杨夫人的冷遇,加之势利刻薄的二姐双桃的挑唆,被杨夫人赶出府门。杨继康的族弟杨继盛遭严嵩惨害,杨继康受到株连,亦被削职抄家,逐出京都。二老在婢女翠云陪伴下,千里投亲,先来到苏州大女儿杨元芳家。元芳跪地苦苦哀求丈夫收留落难的父母,但满口仁义道德的丈夫俞志云已认贼作父,坚决不允。二女双桃与丈夫见父母落难,也一反常态,把二老拒之门外。杨继康夫妇一路乞讨到杭州,四女、五女的公公陈松年,慑于严嵩的淫威,不顾夫人及两对儿子、儿媳的恳求,不肯接纳杨老夫妇。二老又漂泊到南京,翠云昏倒在荒郊雪地,被邹应龙之弟邹士龙救起。三春也在雪地中寻到濒临绝境的父母,遂将二老接回家中悉心侍奉。三年后,出仕朝堂的三婿邹应龙施计斗倒奸臣严嵩,杨家冤案得以昭雪。适逢杨老夫人六十寿辰,众儿女又来拜寿。杨老夫妇逐走认贼作父的大女婿,唯利是图的二女也羞愧离去,亲家陈松年知错前来陪礼。被收为义女的翠云和丈夫邹士龙也前来拜寿,寿堂上呈现一派欢乐气氛。

【珍珠塔】

河南穷儒方卿,祖辈曾居高官,后遭奸臣陷害,又遇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