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盱眙县与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29:41
kuai

韦应物是唐代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其诗风委婉含蓄,多借物抒情。在《夕次盱眙县》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很多意境。如“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诗中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在这一点上与马致远之作如出一辙。但诗与曲的风格和韵味不同,因此作者在行文上也有限制。
在两诗的表意上,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效。

有的。

bb

《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解】: 1、落帆:卸帆。 2、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 3、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4、秦:今陕西一带。

【韵译】: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 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 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 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 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散文注译】:
船儿停泊在淮水边的市镇,暂时在驿站休息一会吧。(不知道坐了多久的船,有点累了,暂且停泊在这里吧,下船看看,才知道,原来是淮河边上的一个小镇。倦了,上岸吧,找个驿站先休息会儿吧)。江面上刮起了大风,江上掀起了波浪,已经快到晚上了,太阳就要下山了。人们渐渐回家了,山城也开始暗了起来,大雁也归巢了,停在芦洲上。(此时,天气也变了,刮起了风,掀起了浪,太阳即将下山,晚上就要到了。在外的人开始回家,山城开始暗了下来,雁儿也倦了啊,它们都纷纷归巢了,在芦洲那里安眠)。旅途中孤单的夜晚,想起了家乡,听着远处的钟声,使我彻夜不眠。(天色已经很晚了,看着他们/它们都可以回家,让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远处钟声传来,思乡之情,不可停止,一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