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有没有人把佛教“三善”的内容帮我翻译一下,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30:10
说是“初善、中善、后善”,但是解释实在高深,看不懂。想要通俗点的解释,请高人指点~

初善、中善与后善

  林崇安

  在学习佛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初善、中善、后善」。
  什么是初善呢?《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说:

  初善者,谓听闻时,生欢喜故。

  这意思是说,当我们开始接触到佛陀的正法,听闻到佛法,就会产生欢喜心。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的正法,就是我们长期追寻的人生问题的解答。找到了答案,知道如何去灭除生死之苦,怎么不令人雀跃万分呢?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听闻了一些法,反而增加了我们的疑惑、产生了恐惧和不安,那么,就要小心检查,这法是不是佛陀的正法。正法使我们安详,正法使我们如释重荷。佛陀时期,出家众与在家众听闻了正法,每人都在心中充满法喜。今日,我们只要好好听闻正法,也必然法喜充满,这便是「初善」。
  什么是中善呢?《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说:

  中善者,谓修行时,无有艰苦,远离二边,依中道行故。

  这意思是说,当我们好好奉行佛陀的正法,在修习戒、定、慧的过程中,不落入极端的苦行,也不落入放逸的欲乐中,而能处在中道。因此,在学佛的路上,是内心轻松而不放逸,于日常生活中保持着正念正知,使三学均衡地发展,不渴求成果的立即到来,在安详中培养出慈悲与智慧,这便是中道之行。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修习了一些法,反而内心焦躁、增加了贪欲,或太懒散或走入苦行、走入迷信,那么,就要小心检查,这法是不是佛陀的正法。
  正法的实践,绝对不是非常的艰辛。佛陀经过长期的修行找出这条大道后,我们在后跟着行走,就不必辛苦。只要不偏离这条正道,轻松地往前走就必然到达目的地。不要被路旁的景色所迷惑,不要被禅修过程中的喜悦、灵异所迷惑,不要在条件未成熟时就渴望成果的来临,只要踏实的培养自己的止观,安安稳稳的修行,这便是「中善」。
  什么是后善呢?前论又说:

  后善者,谓极究竟离诸垢故,及一切究竟离欲为后边故。

  这意思是说,当我们不断奉行正法,达到终点,必然是内心完全的清净,完全脱离了欲贪、色贪及无色贪。也就是说,我们会达到完全脱离三界的束缚,内心得到真正的解脱,从所有的痛苦脱离出来。佛陀的正法的一个特色,便是能指引我们达到苦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