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急急急~!请教:民歌手 演唱水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0:40:18
我需要文字性的表述。

的确,不知道为什么,所谓民歌的标准唱法能够占据传播中的独霸局面,多年以来我们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晚会上、电视上能听见的民歌无非是标准的“民歌唱腔”———所谓的学院派科学唱法,真实的艺术要么被摒弃于荧屏之外,要么被“专业”人士自以为是地“改编”得面目全非。

  对普通听众来说,标准民族唱法最明显的标志便是一句末了的“哆哆嗦嗦”的美声尾巴,并且美起名曰“西洋唱法民族化”,这正是唱法之争的焦点所在。一位此间专家解释说,“所谓民族化,就是要在保存欧洲传统唱法基本特点及其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表达我们民族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方面,力求其深入、完善,达到真正地为我国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认为意大利美声唱法较之汉语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有歌唱中的行腔优势,并且弥补了建国前后民歌唱法以大本嗓演唱全音域、演唱曲目范围偏窄、演员的发声技能水平欠佳等不足……

  大本嗓便是我们的原生态民歌,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深受百姓喜爱。

  虽然大伙心知肚明,并且为“标准民歌唱法”特别造出了一个词语“晚会民歌”,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有影响的公众争论、批评存在,直到王昆作为专家首度公开质疑。其实,在艺术领域不需要存在了门户之见,更不是有啥党同伐异之心,在公众中间,需要听到的声音只是与之相关的、真挚的艺术争鸣,对于唱法之争,格林卡100多年前说过:“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是把它编写一下罢了”,值得“家”们、“星”们以及握有相当话语权的媒体工作者好好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