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后,小一点的血管不为什么自动接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12:45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越来越受到广大神经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医生可以早期干预,但对终末阶段却无能为力。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是早期发现和处理血管危险因素。

  损伤如同蚕食一样

  在西方国家,SVD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因的25%左右;在国内,北京地区多家医院的协作研究表明,腔隙性梗死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类型的46%。因此,SVD的重要性不亚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栓塞。

  与心脏相比,大脑的血液供应是通过漫长的输送动脉完成的,主动脉弓、颈动脉和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均可导致缺血性卒中,这些病因也占据了缺血性卒中的半数以上。不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栓塞发生之前,脑组织本身并没有异常病变,只是由于血液供应的阻断导致了突发性的脑组织破坏。相比之下,小动脉位于脑血液循环的末梢,直接与脑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其病变会造成相应脑组织持续性和进展性损伤,这种损伤就像蚕食一样在临床上并不明显,但会逐渐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直至痴呆。

  小动脉系指直径为30~300μm的脑内皮质/穿髓小动脉,只有内皮和少量平滑肌,没有外层。SVD的病理学表现包括纤维素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出血、闭塞等,而不是粥样硬化。

  由于脑内毛细血管内皮与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和神经轴突密切连接,因此目前提出了“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强调了SVD的重要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神经血管单元更容易被破坏,因此经常会在脑血管事件发生之前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这类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时,由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侧肢体瘫痪加语言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一些散在病灶,穿支动脉也呈高信号,提示同时存在栓塞和低血流动力学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可见明显的血管狭窄,说明存在斑块先前存在的SVD已导致血脑屏障和神经血管单元的破坏。这种溶栓之前已经有蚕食现象的脑组织溶栓治疗的效果有限,且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较高。

  多发性梗死灶常见

  SVD的神经影像学表现为脑白质损害、腔隙性梗死和陈旧性脑微出血,这些表现可单独或同时存在。缺血性卒中时,影像学检查常可发现单一发病机制无法解释的多发性梗死灶,如多发性腔隙+区域性梗死,此时应考虑到SVD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