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那颗蛀牙 阅读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8:15:52
很急!!谢谢!!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第1〇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5.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答题指导
1.这一文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先要能准确理解“那颗蛀牙”比喻的内容,之后就可顺理成章地分析这一标题的深刻含义了。参考答案:“那颗蛀牙”比喻主人公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这一标题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
2.该题是一道情节梳理题,在准确概括基本情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表述时若能与给出的句子结构相似,就更为理想了。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学),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3.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每道小题的解答,都应联系全文,联系上下文。参考答案:(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2)褒词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之意。
4.有些情节,孤立地看,似乎可有可无,但联系全文,它或许会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