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7:41:42
1.含有“足”的那句话,并给出足的解释
含有“兵”的那句话,并给出兵的解释

2.《刘备托孤》具体说明了《出师表》的那一句?

3.诸葛亮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紧急紧急!!!快快快!!!!!!不胜感激!!!

1、是指“兵甲已足”吗?
兵:武器 足:充足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忠于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于为国捐躯和他受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1、“兵甲已足”,释义:武库兵器充足,“足”为“充足”的意思;兵甲有两种解释
【释义】:A.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今南言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B.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明言章理,兵甲愈起。——《战国策·秦策一》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蹦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处事谨慎,所以临死之前将大事(托孤)寄托给了我

3、诸葛亮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悲剧人物,又是一个集儒、法、道观念的多重人格的大成悲剧角色。他从“隆中对策”的战略构想到襄助刘备父子经营西蜀而造成的种种失策:战略方针的失策、用人用权的失策、基业发展规划的失策等等。实际上,这是诸葛亮个性人格所蕴含的种种“无能为”的表现,塑成诸葛亮“谨慎”而失误的一生、“躬亲”而守旧的一生、“尽力”而悲剧的一生。到了元代,诸葛亮开始淡出历史事实,融入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间智慧的意蕴之中,成了一个足谋多智的世俗文化军师;明清时,由于小说、戏曲的通俗化、大众化、世俗化的需要,其文化形象更加丰富、发展、完美。因此,我们应以三国史籍为鉴,从历史文化演变发展高度,“知人论世”,全面考察、认识、评价和反思诸葛亮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还诸葛亮历史悲剧的本来面目。
“一生谨慎”、“事必躬亲”,是历代众所公认的诸葛亮性格特征。从主观上讲,“谨慎”、“躬亲”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从客观来说,这是十分有害的专制心理和利己行为,这种性格特征造成了诸葛亮处事为人、权力分配和人才任用,以及政制“年名不易”而乏开拓进取的诸多局限性。从诸葛亮一生来考察,他的这种性格的形成是有其环境、条件的。他在南阳时,自比于管仲、乐毅,可知决不是一个隐居避世的人,这对于“躬耕陇亩”、一介村夫的诸葛亮来说,自大狂傲是不言而喻的了。直至后来,开始他身为蜀汉丞相的“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传》)的贤人政治生涯:既极大地挥发他那深厚而蒂固的儒家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