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派属于匠艺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0:28:24
匠艺表演,指演员在表演中基本没有内心体验,只从表现剧本故事情节出发,袭用一些惯有的表演套路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外壳,热衷于从表面去表演任务的外部行动,匠艺的几个特点:
第一、具有“刻板”“公式”及“模式”。著名戏剧表演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下简称:斯氏)指出:“匠艺演员只会报告角色的台词,同时用一些一成不变的舞台舞台表演方法配合这种报告,因此,匠艺演员需要固定的方法来宣读一切角色的台词,他们需要现成的刻板法来图解一切人的一切情感,他们需要,他们需要用规定、死板公式来模仿一切人的形象,手法刻板和模式简化了匠艺表演的人物。”
第二、匠艺表现出一般化,在表演事业中,最危险的就是一般化的表演,懒惰的演员,缺乏想象与创造的演员往往依靠“一般”生活在舞台上。
第三、缺乏真实的“体验”。一个演员一定要在深入生活的前提下去创造,一定贴近群众,与老百姓在一起。
我个人觉得中国戏曲派别(梅派)和匠艺没多大区别,可能是我才疏学浅,我并没有对咱们国家戏曲不尊重的意思,但综观上面匠艺的特点,我觉得二者很神似,还请各位老师指点迷津。谢!

楼主你好,首先我肯定的告诉你梅兰芳派不属于匠艺
  京剧著名的有4大流派,梅(兰芳)派,代表剧《霸王别姬》;尚(小云)派,代表剧《昭君出塞》;程(砚秋)派,代表剧《锁麒囊》;荀(慧生)派,代表剧《红娘》

  而其中的梅兰芳派,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而所谓的匠艺表演定义就指明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表演方式,指演员在表演中基本没有内心体验,只从表现剧本故事情节出发,袭用一些惯有的表演套路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外壳,热衷于从表面去表演任务的外部行动
  而梅兰芳派中,梅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完全和匠艺表演中的3个特点不相符,如果这么看待梅派的话,那是错误的

  梅兰芳8岁学戏,10岁时第一次登台,20岁时被上海各界称为“伶界大王”。自民国四年(1915年)开始,梅兰芳对京剧表现当代题材作了大胆探索,排演时装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揭露官场黑暗,为妇女的悲惨命运鸣不平。他对传统节目也精心加工整理,排演了《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打渔杀家》等。梅兰芳突破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乃至刀马旦的技巧融合运用,除继承传统唱腔外,还编制独具个性的新腔。他的演唱咬字清晰,音色朗润,唱腔婉转妩媚,流畅甜美。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

  相信你看完后,不应该把梅派和匠艺表演等同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请发消息我,我尽量帮你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