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时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1:45:09
初一政治时评

农资“万村千乡”工程的尴尬

每年都有不好的农药化肥出现,政府为改变这样的问题,提出“万村千乡工程”,就是说,每个乡要建一个农资连锁店,商务部、农业部和供销总社的下属机构负责实施,国家拿出50个亿来支持。

到了乡村,政策是当地的商务局负责验收审批,县里有的是农业局,有的是已经基本倒闭的供销社负责。他们在当地原来都有销售网店,农业局主要是农技站的经营部门,供销社是当地的农资公司门市部,通过几年的竞争,大多数都倒闭或让私人承包了。今天有了这样的机会,好家伙,他们也不用自己再出资建设,就到乡下找有点规模的私人农资店,说只要你按照要求改造一下,我帮助你从政府那里搞5000元的补贴,但前提是你以后要销售我进的农药和化肥多少吨。在这样的利益利诱下,农村各乡镇都建起了一个连锁店。因为加入后要定点进货,提供的产品质量和价格没有竞争力,销售一直不好,就对建设的不满,要求改变。可他们怎样改变的呢?他们拿出十年前的农药管理条例,说私人不能经营农药和化肥,就不给这些没有参加的商户办理经营资格证,从而制造新的垄断。那些已经经营多年的商户肯定不干,就这样一直的抗争着,继续非法的经营着,只是,隔一段就会被有关部门检查和找点毛病罚款。

财政拿出了钱希望去规范市场,这样的想法还是计划经济的思路,认为所谓的规范是最好的结果,反对竞争,反对繁荣。国家拿了国民的税收,干预的结果成了部分有权利的人牟利的手段。市场原则的破坏,让农民再次进入到别无选择的境地,我们根本看不懂其中的政策目的。难道秩序就是一定要破坏竞争,制造垄断么?垄断就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么?

有人拿出有大量老百姓对农资经营混乱不满,要求政府干预的证据,但你拿出的一定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呼声么?你又没有公投,怎么就知道是大多数人的要求呢?我到农村调查的结论正好相反,大多数老百姓认为,现在经营农资的多了,大家相互竞争,价格和质量都越来越好。也有出现问题的,可那是少数,一旦出现药害,只要你去找经营者,因害怕名声受损害,他们都积极解决。比过去只有政府的经营好的多。

拿了钱,也不见得就办的是好事。只要我们没有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的对待我们做的傻事、蠢事,我们就不会继续犯错误。

社会的进步在于分工,政府的分工既不是经营牟利,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