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文献的市场调研报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9:17:15
结合古典文献这一专业的相应就业情况,调研分析,1500~2000字

11月9日晚,著名目录版本学和四库学专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杜泽逊教授,走进山东大学著名文化论坛“人文纵横”,为同学们讲述了《四库全书》的修书历史以及《四库全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盛世修书,传承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四库全书》的编修是继宋代的四大奇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初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壮举。杜教授这样评价这部丛书:“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我国的文化异常中最值得骄傲的一部书,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能也是最大的一部书。”

从1987年开始研究《四库全书》,至今已有近20年,杜教授其间参加过国务院古籍整理重大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工作。其间,他历时13年之久完成的《四库存目标注》,更是中国版本目录学史上的一大盛事。杜教授以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语言,带领同学们走近神秘的《四库全书》,讲述了这部书编纂的缘由,编著者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四库全书》历经浩劫的沧桑历史。

《四库全书》的“四库”,即为唐代以来中央机关藏书的四个仓库。后来,藏书的地方是否还分四个仓库,不得而知,但四库的名称也就沿用下来。《四库全书》有别于以前的类书,而是一部丛书,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四库全书》收录了清代几乎所有的书籍,但是也是有筛选的收录,《四库全书》名为全书,但实际上是不全的,但它保存了大部分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

《四库全书》的修编主要是源于中国文化保存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康雍乾盛世之交,乾隆皇帝下旨搜集民间藏书,但成效不著。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安徽学政朱筠提出了最重要的意见。他建议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录所收不经见的书,还原出来,当时被称作“辑佚学”。朱的意见被采纳,乾隆皇帝派军机大臣刘统勋直接管理。在辑录佚书、搜集民间书籍的过程中,修一部大型丛书的思想在乾隆的大脑中逐渐形成。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乾隆下旨:“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参与修书的有级别的官员达300人之多,其他的抄写员不完全统计有3000人左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