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关于溶液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4:07:40
1.面粉不溶于水谁都知道,将面粉加入到水中也不能得到溶液,可这是为什么呢?面粉不是已经分散到水里了吗,为什么不是溶液?

2.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实:
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碘加入到汽油中振荡后可得溶液。
可这些事实怎样才能知道吗?需要背什么吗?还是怎么样?

1、溶液的定义:分散质的粒子直径<1nm(10-9m)的分散系。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上面这句话的精髓就在于,溶液中的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并且是稳定的。
什么叫稳定?一瓶食盐溶液无论怎么摇动,搅拌,他都还是食盐溶液,外观上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面粉溶液水后形成的混合液体,一旦摇动,你可以肉眼看到在水中漂动的小颗粒,可以理解为他是不稳定的。这就是所谓的悬浊液。

2、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初中的知识。。,就连高中也只是涉及到一部分。
简单的来说,看一个东西是否能够溶于某种溶剂。。就要看两种物质的分子构造(或者离子构造)。。。基本上是设计到原子、分子键、离子之间的一些作用力。。。
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在溶液这一方面,一般都是默认溶剂为水,你要背的就是酸、碱、盐和一些常见的化合物是否溶于水。另外,顺便说一句,我们经常说的不溶于水,其实都是相对不溶于水,没有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

得到溶液、胶体还是浊液取决于微粒大小,直径小于1nm成溶液,1-100nm成胶体,大于100nm成浊液,高一学胶体。
翻翻高一必修一化学书,或许对你有启示。

1.面粉的构成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在水中是不溶的。你得到的溶液是悬浊液。 你可以把你得到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上面的水清了,面粉都沉淀到容器底部。

2.这些现象都属于常识性的问题,就好像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