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三态变化时的吸热放热和分子间的间隙有关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9:53:23
初三备考生。复习物理时脑子里冒出了个小小的问题……
原因是:
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放热)
凝固:由液态变成固态(放热)
凝华:由气态变成固态(放热)

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吸热)
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吸热)
升华:由固态变成气态(吸热)

而——
同一物质中,
固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小
液体中分子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
由此:
同一物质中固体的热量应该较小,液体中热量稍大,气体中热量应该是最大的吧?

因此才有了吸热放热这一说吗?这方面老师没有详细说明,我只是想知道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我只是猜的,不敢确定。或许,只是巧合?

1同一物质要求在物质的量不改变的前提下,2要求要在同一外界压强下。
在这样前提下你的结论基本正确的,
物质的内能分两方面,一是分子动能,二是分子势能,
分子动能与物质的温度直接相关,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
所以在以上两个前提下某物质固态,液态,气态时分子动能依次增大。
而分子势能也是如此。所以有你的结论。
llzzll 说 势能大内能不一定大 是因为在不同外界压强下物质融沸点不同,可能会出现105°的液态水与95°的水蒸气的现象
95°的水蒸气的分子势能比105°的液态水大,而分子动能要比它小(温度比它小嘛),所以它们内能不好比

先指出你的一个错误:上课的时候应该讲过,热量是不能说“具有”的,只能说转移了多少热量,因为热量转移后变成了分子间的动能和势能(即运动的快慢和间距)至于为什么高中会学

吸热放热是与物体间的温度差有关,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而温度即为物体中分子的动能有关,固液气的分子间距不同是由其分子间势能决定的,势能大内能不一定大,因为它温度可能比较低,所以你的想法是错的
(我当年也这样想过,不过查书解决了)

关于内能的计算公式,高中或大学会讲吧,不过一般不要求知道。另外,上文中所有的“热量”应该换成“内能”吧。内能,是物体中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势能,就是分子间的空隙。所以空隙大,分子势能大,内能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