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中的黄教是什么?诞生地在那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30:25
西藏佛教中的黄教是什么?诞生地在那里

格鲁派 中国藏传佛教宗派。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
背景:
宗喀巴曾师从14世纪西藏各大教派如萨迦、噶举等,他针对藏传佛教中当时僧纪废弛、寺院生活腐化,而倡导宗教改革,提出僧人严格持戒 、不事农作 、独身不娶,并加强僧院制度管理。关于修持,他主张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强调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于解脱。其《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宗道次第广论》与阿底峡《菩提道灯论》在旨趣上一脉相承。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显示其权威地位。同年建甘丹寺为主寺,故该派亦称甘丹派。以后该派又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诸大寺,势力日渐扩张。1542年,该派以锁南嘉错为二世达赖的转世,活佛转世制度在格鲁派中自此确立。16世纪锁南嘉错受明廷册封。

至清代,该派的达赖与班禅两转世系统均由清廷扶持确认。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政权的执政教派,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自此进一步发展。格鲁派除藏区四大寺,尚有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及今蒙古的额尔德尼召等教派中心。该派奉龙树《中论》,持缘起性空之见。谓诸法待缘而起,毕竟空无自性。修持主教行并重,不废戒律,兼重止观。教法包容显密二宗,强调先显后密,循序渐进,学不躐等。其学经制度严密系统,考核升迁章法严密。显宗学僧先通五大部(《 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在三大寺获格西学位后方可进一步修密宗四大部瑜伽密法。该派亦有严格寺院管理制度,僧职人员各司其职,母子寺院从属关系严格。历史上该派在藏族、蒙古族居住区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在公元15世纪时才兴起。它一兴起就迅速取代了其它各教派的地位,成为后期藏传佛教的唯一主角,在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它具有任何教派都无法达到的重要地位。学修并重、讲修并重的学风使其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派别。由于最晚出现,它几乎吸取了以前诸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的各种教法,如有名的萨迦十三金法,噶举的大手印,宁玛的密修马头明王,噶当的十六明点(又称“十六滴”),夏鲁的时轮金刚,觉域的断法教授等等。

四大活佛转世体系
达赖喇嘛(前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