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钟楼的相关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07:41
提供一些是一些。。

在下感激不尽!!

海口钟楼仍是今天海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一点勿庸置疑。但如今提到海口的标志性建筑,人们更多想到的是雄伟的世纪大桥,而不是渐显矮小的海口钟楼。

  但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海口钟楼不但是海南本岛人,还是众多海外乡亲公认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它一度被看作故乡的象征,并成为海外游子思乡的精神寄托。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这一切都显得渐行渐远,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据史载,海口钟楼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海口设立统管本岛沿海十处的海关总口,国内沿海港口和东南亚各国来往商船日渐增多。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廷辟为对外口岸,来往客商明显增多。到国民十二年(1923年),海口海运发达,港口繁荣,商务活动鼎盛,国内外航线四通八达。海口已发展成为繁荣昌盛的商业城镇,据悉,当时海口总商会入会商号已达400多家,但由于海口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计时设施,给交通、商务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基于此,民国十七年(1928年),爱国商人周成梅先生创议集资在海口建一座钟楼,以便统一全市时间。这得到当时海口总商会的赞同,并以其名义发动海口商界、香港琼籍商人、海外琼籍侨胞捐助,建造钟楼之款亦于当年筹足。

  海口钟楼建于1929年春,当时选址在海口大街后庙广场(今中山横路)北端,建成的钟楼高5层,清水红砖墙身,顶端四周共筑8支箭尖角,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当时的大钟是向德国订购定制的,面径为2公尺,由香港琼籍商人周文治先生捐资购买。钟的行走是靠一个辘轳卷上十多米的钢绳,另一端吊上一个大铁砣,利用垂直重量启动行走,吊砣从四楼垂直底层,历时两天,为此每两天必须转动辘轳将吊砣卷上四楼,如此循环,准时不误。

  美丽的海甸河畔,椰风海韵、渔歌唱晚、银河映月,钟楼的建成无疑为这里增添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海运的发达,港口的繁荣,来往穿梭的人们仰望钟楼,倾听悦耳的钟声,不仅获知准确的时间,同时也为生活找到了一处“航标”。

  近大半个世纪,多少留洋海外的乡亲感念老家海南的一草一木,对故乡的思念往往具体为港口岸边那若隐若现的钟楼,及其悦耳动听的钟声。忆起海口,脑海里总是那一番景象:海岸港口边数只渔船停靠,椰林中高高坚起一座钟楼。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