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孩流尿是一种病态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32:32
如果是病态,应该怎么治疗呢?

参照1998年国际儿童尿控协会 ( ICCS)公布的 PNE诊断标准:①睡眠状态把尿液排泄在床上,当事人不得而知或在梦中发生,通常不会因尿湿而醒来,有遗传倾向;②年龄 ≥5 岁,每周>2次;③<10岁,每个月遗尿次数 ≥2次,或≥10岁,每个月遗尿次数≥1次,成年人非醉酒等异常情况下每年夜间遗尿次数≥2次,儿童时期曾连续尿床≥6个月;④尿量足以将床单湿透;⑤自出生后发生遗尿,没有连续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⑥可以同时并发白天急迫综合征、排尿障碍及尿床。排除常见的、可能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如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糖尿病、尿崩症和神经源性膀胱、大脑发育不全等。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你家孩子目前还不能诊断为儿童遗尿症。
3岁以内的幼儿由于智力发育未全,排尿习惯尚未养成,夜间尿床属于生理现象。
3至5岁,由于精神刺激、贪玩少睡、过度疲惫睡前多饮等原因而偶然发生遗尿者,也不属于病态。如果尿床频繁、有家族史或很难叫醒,就应该作为遗尿症对待,使用ZY-A型尿床提醒器能有效防止延续成遗尿症,它是通过长时期的“刚尿即被叫醒”,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达到有尿就醒,纠正尿床行为。如果伴有白天尿频,建议使用ZY-B型遗尿治疗仪 ,它不单是尿湿提醒,还是一种骶神经调节疗法。
儿童尿床除了有遗传因素、脊柱裂或脊柱隐裂外,最后延续成为遗尿症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不科学的排尿训练。不科学的排尿训练包括:1.在非膀胱充盈期的过度叫尿或把尿;2.在膀胱充盈期不叫尿或把尿,如长期使用纸尿裤等尿垫;3.尿床后训斥或惩罚。科学的排尿训练仍是治疗儿童遗尿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一.一般治疗不可忽视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午睡1~2小时,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