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 英雄 张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8:36:55
为什么说张謇是失败英雄啊??

很迷茫...

张謇是清末有名的状元 因为清王朝的崩溃 中国封建社会的崩溃 他的状元之名有名无实 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侵蚀 中国很多人都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 为了挽救国家 他以实业救国 创办了工厂
起初很顺利 他不仅为民族经济力挽狂澜 而且还未很多人提供了工作
他的崛起是在一战时期 因为资本大国忙于战事 无暇压榨中国 民族经济得以成长 但一战后 他的公司无力与有着新技术与雄厚资金的外国企业竞争 最终倒闭
郁郁而终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世代耕读传家。兄弟五人,排行第四。幼年聪慧好学,3岁启蒙,4岁入塾,5岁时“命背诵千文,竟无伪。自1874年起,他先后投身于孙云锦(时任通州知府)、吴长庆(淮军将领)幕下。作为吴的主要幕僚,他参与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深为吴氏赏识。1885年,他赴京参加顺天乡试,高中第二名。1894年,又考中状元。中日甲午战争成为他人生道路的分水岭,深重的民族危机最终促使他毅然放弃传统的仕宦之途。鉴于国弱民贫的现实,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冲破阻力在家乡大搞教育与实业。从1895年起,他在南通先后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垦牧公司、通州师范学院、南通博物苑等工业、教育、文化、科普事业。他利用海滨盐荒、兴办盐垦公司,推广植棉,是全国的首创。南通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等,开全国风气之先。他把南通各专门学校的学习水平提高,扩建校舍,添增教学设备,合并为南通大学。他欣然接受西方文明,重用外国人才,但反对将国外的教育方法简单“嫁接”过来,而是主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实行严格教育。他认为:“师道贵严,中外同轨。非是则无所为教,无所为学。……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为转变社会风俗和繁荣地方戏剧,1919年他邀请了著名的导演兼剧作家欧阳予倩,在南通办起一所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伶工学社,并且建造了一座更俗剧场。剧场实行一些文明的规定,如观众按号入座、不许随地乱扔果皮、不许乱喊乱叫等,确实起到了移风易俗的积极效果。此外,他在军山设立气象台,“一方面为农事的测候预防,一方面为农学生实习气候的地方”。一战期间,张謇的大生企业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到1923年,它的资本总额达到了3448余万元,为当年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