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以下观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7:15:31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正在失去它的作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恪守信用的训导,如“无信不立” 、“言而无信,行而不远”等,这些古训已然从道德层面上说明了恪守信用的重要性。在现代文明社会,诚信同样是维系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最起码条件,而且还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然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危机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诚信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并且诚信缺失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这一论断十分鲜明地突出了诚信在小康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要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其深厚的意蕴。

诚信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需要诚信。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基础的良好道德风尚。诚实守信既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更是我国经济安全运行的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当前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其背后是一定程度上的诚信危机。经济社会生活呼唤诚信道德的支持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需要诚实守信道德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