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丘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1:31:01
!!!!!!!!!

丘特切夫(Tyutchev 1803-1873)是俄国19世纪极有才华的诗人,他以歌咏自然、抒发感情见长。诗人一生四、五十年创作生涯仅留下三百多首短诗,他的诗歌形式短小简练,但内涵丰富:既有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丘特切夫诗集》只是小小的一本书,但是,正如诗人费特所说:“这小小的一本书,在分量上胜过多卷的文集”

丘特切夫出身贵族,从小受到极好的教育。他少年时代的家庭教师是诗人兼翻译家拉伊奇。丘特切夫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写诗,并成为俄国文学爱好者协会的成员。1818—1822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他兴趣广泛,爱好文学、历史、哲学,也喜欢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

1822年丘特切夫大学毕业,到外交部供职,不久被派到驻巴伐利亚的使团工作,此后,他在慕尼黑等地生活了二十二年。他与巴伐利亚上层贵族有密切交往。他的第一个妻子艾琳娜原是鲍特密尔伯爵小姐,属于巴伐利亚上层贵族社会。当时,慕尼黑是欧洲文化中心之一,在这里丘特切夫与德国诗人海涅过从甚密,海涅称他为自己的挚友,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也交往密切,可以说,这一时期丘特切夫是生活在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气氛中。两位德国友人重视丘特切夫倒不是因为他是诗人,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他写诗,他们喜欢他的博学和非凡的记忆力。
丘特切夫第一个妻子艾琳娜

1837年丘特切夫被任命为俄国撒丁王国的使馆一秘。1838年他的妻子病故。次年在都灵与厄尔芮斯金娜·乔恩别尔格结婚,第二个妻子也是巴伐利亚贵族。1839年,丘特切夫被召回国。不久,他申请再度出国,未获批准。于是他擅自离开俄国到都灵。因此他被解除了公职,1839—1844年曾闲居慕尼黑。20、30年代丘特切夫写了几十首抒情诗,其中不少极为出色,例如:《春雷》、《不眠夜》、《海上的梦》、《西塞罗》、《沉默吧!》、《不,大地母亲啊!》、《我记得那黄金般的时光》等。这些诗从构思、形象或诗歌的情调上都带有鲜明的独创风格。1836年邱特切夫把他的一组诗稿寄给彼得堡的一位朋友,由诗人维亚泽姆斯基和茹科夫斯基传到普希金手里。普希金很喜欢这些诗。据说他整整一个星期一直把抄有丘特切夫诗歌的本子带在身边,真是爱不释手,以后选出二十四首刊登在他主办的《现代人》杂志上,题名为《寄自德国的诗》,署名为ф.т.(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