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记承天寺夜游》描写庭院中月色的景致具体描绘出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18:49
用白话文,最好要多450字左右

《记承天寺夜游》
一、1、考虑,想到2、睡3、只是 清闲的人4、共同,一起;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5、形容水的清澈透明。6、窗户7、高兴的样子;走。8、脱、 脱下9、交错纵横 。
二、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1、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3、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四、1、 “月光” 夏夜月光 清冷皎浩 旷达 2、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记叙 描写 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6、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7、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8、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9、“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五、赏月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