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对通货膨胀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2:23:21
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大于求】。

1、通货膨胀后,商品价格提高了,但是由于纸币发行量也大于实际需要,所以我们手中的钱也多了,那么最后不是还和原来一样吗?比如这个商品原来是X元,通货膨胀后为2X元。我手上原来有X元,通货膨胀后我的钱变成了2X元,不照样可以把这个商品买下吗?什么?国家发的纸币多了不代表我手上的钱也多了?那么国家把纸币发到哪里了?它们怎么就能造成灾害了?

2、看书上说,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过热,所以要减少投资规模。我就不明白了,通货膨胀是供不应求吧?也就是说,想买东西,但是商品的数量有限,买不到。既然商品数量有限,就应该扩大投资规模呀,使得供求平衡才行嘛。现在供应已经不足了,还减少投资规模,那不是使供应越来越少,需求越来越大,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

3、通货膨胀为什么要减少税收和财政指出啊?

别笑我- -虽然这些考试的时候我都能背下来,都知道选择题该怎么选,但是一直以来无法理解,现在想探个明白,谢谢~~

第一题:通货膨胀时国家发行的货币远大于社会需求,国家发行的货币的流通价值低于物品实际价值。国家发行的纸币最终通过流通途径,从银行进入市场。居民的收入是定期发放的,但纸币却随时贬值,这就导致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居民的购买力也下降,导致市场疲软,生产停滞,居民收入继续下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其本质是供过于求,或者说是求小于供,求不得供。
第二题:通货膨胀是供过于求,而非供不应求。
第三题:通货膨胀时减税是为了维持居民购买力,减少财政支出是为了收紧银根,政府财政支出是通过国库支付的,也就是中央银行支付的,而中央银行则是货币发行者,政府财政支出减低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1.首先应理解一个基本公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价格总额=带销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人们明显的感到自己手中的钱在普遍贬值,或者说也就是发现商品的价格在上涨,这样人们更愿意把手中的钱投资出去而不是储存起来,从来加大了市场中货币的供给量和流通速度,反过来又加速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

2.资产的投资规模扩大使本来很多资金流动比较缓慢的行业加速了资金流动,而货币不会消失,流动性的提升和增大货币发行量一样,都会导致通货膨胀.都是单位时间单位经济规模流通的货币量的增大。

3.通货膨胀时人们手中的货币贬值,但纸币发行量却是在增加,假若为了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不变而得到了加薪,那么企业还要多代扣代缴一些个人所得税给国家,也就是又有一部分的财富转移到了政府。税收又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说当财富转移到了政府,减少财政支出也就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多,国家的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减少税收和财政支出。

还想问下,这真是新手的问题吗?挺深度的啊。。。我现在读高三,所以我的回答可能会很多不足,不过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