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09:46
乡试会试院试和殿试怎么排啊?

1、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为秀才;
2、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中者称举人;
3、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
3、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鼎贾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相关资料补充:
 古代科举考试一年有两次,称为“春闱”和“秋闱”。
  乡试 由取得“生员”资格的人参加,是在各省省城(或京城)举行的考试,每三年一次。因多在秋季举行,又称“秋试”。考中者便称为“举人”,也就是“中举”了。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由各省的“举人”会集到京城举行的一种考试,也是每三年一次。因多在春季举行,又叫“春试”。考中者称“贡生”,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考中第一名的叫“会元”。
  殿试 由取得“贡生”资格的应试者参加,进京入朝上殿,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考试录取的人十分有限,只取三甲,各甲只取三名。凡考中各甲头三名的都称为“进士”。考中一甲第一名的叫做“状元”,又称“殿元”、“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朝考 在清代,殿试之后对进士们还要再进行一次“朝考”,特派朝中大臣阅卷,然后根据殿试的名次和朝考成绩,由皇帝分别授予官职。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中了状元,就等于做了朝廷的官了

1、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为秀才;
2、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中者称举人;
3、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
3、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鼎贾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