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忙,作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0:50:11
评价今年的一个经济人物,一个就好,小女子不胜感激,高中水平O(∩_∩)O~

马兴瑞:人生大考还在继续

文章来源: 时间: 2008-11-10

每一次航天发射,航天人都像是面对着一场“大考”。点火、起飞……火箭腾飞,带来的心灵震撼难以言表。

马兴瑞喜欢快步走路。他的同事告诉记者,马兴瑞有时会从北京的西三环航天桥,一直走到北三环的北太平庄。马兴瑞说,走路时可以思考很多事情,大步流星的快走使他享受一种难得的轻松。

马兴瑞是豪爽率真的东北人,又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航天人,而这也似乎与航天技术“细节决定成败”的特点分不开。

出身于煤矿工人家庭的马兴瑞,说他自己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人生目标以及满足。

恢复高考以后,他考入了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又先后进入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并成为国务院学术委员会颁发国家学位制度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在求学路上一路奔波的马兴瑞,当时最大的满足就是成为学富五车的博士。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期间,马兴瑞有幸师从著名的力学教授黄文虎,他的钻研精神深得导师赏识。1988年3月,凝聚着马兴瑞心血的博士论文一经发表,立即得到了力学专业领域老学部委员们的高度评价。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马兴瑞留校任教,而这时他最大的追求就是成为中国力学领域内最出色的教授。由于在科研、学术方面的成绩突出,30岁时他被破格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32岁时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34岁升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当马兴瑞的“名教授梦”似乎触手可及时,1996年6月的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任分管预先研究、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等工作的副院长。

从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一箭送双星,将风云一号卫星和实践五号卫星一同送入太空,到“东四大平台”的3颗新卫星的在轨交付合同,中国航天整星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创造了我国在国际卫星通信产业领域竞争中的新格局。

然而,航天是伴随高风险的事业。每一次航天发射,航天人都像是面对着一场“大考”,甚至是生死的考验。马兴瑞自然也不例外。

2007年8月,马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