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人类突触小体吸收某一递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1:33:01
。。生物学原理 最好能举例

神经递质是传递神经冲动的物质,一般指通过经典的突触联系作用于效应细胞的传递物质,它的特点是作用时间快速短暂,作用于受体后引起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
如果递质是pro的话,选择合适的递质酶基因 或者按照该递质的核苷酸序列按照互补配对拟出反序列做目的基因导入 受体细胞 指导转录成外分泌蛋白质。与其结合失去活性,就像番茄抗软化基因一样。
或者依据“受体学说”中“胆碱能受体(因为乙酰胆碱较典型拿来举例)” 上世纪末发现阿托品能阻断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对效应器的作用,当时认为效应器具具有一种接受物质,阿托品与接受物质结合后就阻断了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研究证实了这一设想,例如刺激支配颌下腺的副交感神经则唾液分泌量增加,如果先用阿托品后再刺激神经则唾液分泌量不再增加,而此时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量并不见减少。这说明阿托品不影响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过程,而是直接作用于效应器上。效应器上的接受物质后来就称为受体。
递质的受体一般是指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某些特殊部分,神经递质必须通过与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受体事先被药物结合,则递质就很难再与受体相结合,于是递质就不能发挥作用。这种能与受体相结合,从而占据受体或改变受体的空间结构形式,使递质不以发挥作用的药物称为受体阻断剂。
受体阻断剂 的不断发现,对递质与受体的作用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前文述及乙酰胆碱有两种作用,实际上是由于存在两种不同的乙酰胆碱能受体而形成的。一种受体广泛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上,当乙酰胆碱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就产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虹膜环形肌的收缩、消化腺分泌的增加等。这类受体也能与毒蕈碱相结合,产生相似的效应。因此这类受体称为毒蕈碱受体(M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而乙酰胆碱与之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阿托品是M型受体阻断剂,它仅能和M型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
另一种胆碱能受体存在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当乙酰胆碱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就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终板电位,导致节神经元和骨骼肌的兴奋。这类受体也能与菸碱相结合,产生相似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