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数词的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3:08:08

古诗中用数词的诗很多,它起了什么作用,这里,用两个例子为你说明:

如: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七八个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再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数词的运用之妙却令人叹为观止.单调乏味的数字,把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字一经进入形象思维的领域,就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奇妙的美学效果.下面试谈古诗中数词的表达作用.一、谱写磅礴恢弘的气势美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1、数字的夸张在汉语词里,与其说最能夸张的是形容词,不如说是数词.因为数词最能表现和容纳时间的永恒、空间的博大以及数量的繁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中的数词,并非实数,而是虚指;并非精确的计算,而是抽象的概括.是一种“模糊概念”,却更能扩大人们的思想视野和思维空间,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如下面诗句的数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极度概括和夸张了黄河之长、泰山之高、高楼之危、飞瀑之险、气势磅大,令人神思驰骋.2、数字的对比古诗中还常常以数字的对比使用来强化作品的气势美,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数字“万”与“一”、“千”与”一”对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