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课前5分钟让人上去讲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19:12:49
过几天就到我了 大家帮帮我出出主意
最好有能给我个比较有人生哲理的故事
谢谢撒

哈哈,看来中学语文课都是大同小异。推荐你这个网站,里面有许多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小故事,你可以参考下哦。http://www.yilin.net.cn/index1.asp

去看看《读者》吧,上面这种故事很多的

关于生命和死亡,现实中存在许多伪命题,以及伪的论证,让我们无法看清它们的本质。

生存就是活着,而活着的反面就是死亡,病理学家说:当一个人的心脏永远停止跳动的时候,表明这个人已经死了;当然也有心脑病学家说:一个人脑死亡,才是生命死亡的唯一证明。

但这种死亡,仅仅是一种肉体上的死亡,它只代表着一种存在方式的结束。或者确切地说,是从一种存在方式转向另一种存在方式。由此,我们接受了诗人臧克家的说法: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于是,活着与死亡就有了另外一层含义,一种纯粹的脱离了庸俗的肉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上的活着与死亡。

余华的小说《活着》,描写的是一个人活着的故事。作者将主人公富贵最终的活着,类比为一种类似牲畜一般的生存,他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结尾那个与富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一个令高贵的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并无不同,也绝无意义可言。那些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探究,本质上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

至此,我们觉得,传统里接受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是如此幼稚和可笑,甚至荒谬。而那种以现实主义作为基础的思考,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因为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启示也就在这里。

以往我们总认为,活着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余华企图告诉我们: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止地活着,就象秋后山野上孤独的苹果树,阳光或者目光,对于它是那么遥远而陌生,那么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