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扬州的地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44:19
越具体 越好最好有图

扬州历史之宋 没有图
北部地形为丘陵,东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国为道,扬州为淮南道;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国为十五路,扬州为淮南路,宋仁宗赵祯皇祜三年(1051年),又改扬州为淮南东路。

国家的基本统一,政权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扬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宋期间,扬州的生产水平比五代时期有较大的提高,在农业上,北宋初年占城稻种由福建大量传入长江流域和淮水流域,扬州地区开始推行种植稻种。占城"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推广这种稻种,使这里的种稻土地面积和谷物总产量得到扩大和增长。经济作物有茶树的栽培种植,当时禅智寺后面就有大片茶园,另外的名产有芍药、菟丝、河藕等。宋代扬州芍药很出名,有"扬之芍药甲天下"之称,时人刘分攵、王观、孔武仲都曾为扬州的芍药写过谱。芍药是观赏植物,也是药用植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当时扬州的手工业品,最著名的有铜器、白 布、莞席等,销售量很大,扬州附近真州的朴席远销海外。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扬州的商市和都城开封仿佛,随处都有销铺邸店和酒楼饭馆,晚上还有热闹的夜市。商业交易突破坊和市的界限,也突破了白昼和夜晚的界限。北宋神宗赵顼熙宁以前的商务机构,扬州七务,(徐州七务,楚州八务,真州五务,高邮八务,苏州五务)商税额在全国35个城市中占第三位,所收近八万贯。

自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宋在金人的迸逼下逃离南京(宋州应夫府,在今河南商丘市南),来到扬州,后又渡江到杭州,形成了偏安的南宋政权。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江北淮南的大片土地,成为保卫南宋政权的屏障,扬州先后成为金人和元人争夺和占领的战场。这期间,南宋名将韩世忠、刘 、岳飞等,在这一地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搞金斗争。战争给扬州造成极大的破坏,但在局势相对稳定的形势下,扬州地区的社会经济仍有所恢复和发展。宋高宗绍兴十轧年(1141年),宋、金踏它议订立,到宋孝宗期间,淮南轧带喷复业、"阡陌相望",出现了"田野加辟,年谷屡登" 的景象。农业的空位展,也带来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