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进士\拔贡的区别及高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0:14:47
举人\进士\拔贡的区别及高低

举人:1 隋 、 唐 、 宋 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
2 明 清 两代称乡试录取者。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拔贡:明 ,清国家特考贡生。分:岁贡、恩贡、拔贡、副贡。

第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岁贡。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经国子监的称为副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