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8:44:21
(位置是西亚,北纬40度,东经57到东经73度)因为沙尘中有较多的盐尘,所以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

  附:20世纪60年代中亚的平原地区(图兰平原)频发白风暴(沙尘暴)。
  白风暴就是白沙尘暴,区别于黑风暴。
  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前苏联中亚地区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伊希姆、图尔盖等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约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上千公里以外的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尘雾迷漫。
  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在临近地区后来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
  前苏联在今土库曼斯坦东南部的中央卡拉库姆沙漠附近修建卡拉库姆列宁运河,每年可从原世界第四大内陆湖——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中调水灌溉沙漠南缘约10万平方公里的新垦棉田和草场,另一主要水源——锡尔河上也修建了多个水库将河水截留用于农田灌溉,超过80%的河水被两岸的新耕地“吃干榨尽”。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在荒漠地带种植棉花”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两大水源都被截走,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湖水含盐浓度和矿化度急剧升高。不仅湖中的物种80%死于非命,更可怕的是——咸海三十年间面积从6.6万平方公里锐减为2.5万平方公里,湖岸线后退了40至60公里。一望无垠的裸露的湖底盐碱,在中亚半干旱的气象条件和风力作用下,成为孕育“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的温床。
  从1980年代中期起,每年都要发生几十次的白风暴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白色荒漠化”,在盛行北风的吹带下还造成阿姆河和锡尔河两岸60%的新垦区因高度盐碱化而“报废”,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这种报复甚至直接危及人体:棉田施用的大量的杀虫剂以及其它农用化学品随灌溉排水沉入湖底,湖底裸露后,这些物质被白风暴卷起洒向四周,宛若潘多拉的魔盒里飞出的幽灵——1980年代以来,在咸海周围地区,尤其是阿姆河下游,居民的白血病、肾病、支气管炎的发生比例显著升高,每10个婴儿中便有1个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死去,咸海周边有几十万居民因此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