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青春期的碱性磷酸酶偏高可能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38:07
我妹妹10岁,父亲肝癌去世,医院检查她的碱性磷酸酶为261,会不会是遗传病?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ALP 或 AKP )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目前已发现有 AKP1 、 AKP2 、 AKP3 、 AKP4 、 AKP5 与 AKP6 六种同功酶。其中第 1 、 2 、 6 种均来自肝脏,第 3 种来自骨细胞,第 4 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而第 5 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
  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正常范围
  正常范围(连续监测法)
  女性,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
  男性,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
  2.病理性升高:
  (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2)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
  (3)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3.病理性降低: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