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居然有这种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7:25:43
因不明原因不肯上学,总是躲在房间且热衷于网络邮购的封闭少年
我工资1000元,如果我成天购物拿什么养家

NEET一词源自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是英语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首字母的缩略语,原意是“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的“三无”人员。
  即为现在所说的“家里蹲”。
  近年来,在日本出现了大量的NEET一族,他们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寄身父母身上,所以又被称为“啃老族”。
  即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学历阶层中,也有大量NEET一族存在。从形成原因上分析,日本NEET一族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
  1.追求梦想型:由于自己的就业理想和现实脱节而造成的。
  2.丧失自信型:因为第一次就业失败,因为惧怕畏缩而不敢再次投身社会。
  3.自闭型: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与外界社会接触太少造成的。
  4.家庭溺爱型:因为家庭经济富裕,不用孩子出去工作;或者是因为父母溺爱孩子,舍不得他们出去工作。
  据说,我国目前有30%左右的成年人仍然由父母供养着,有人也开始用“啃老族”一词来形容这些成年人的生存状态。 政府也在关注这方面的情况,,并决心设立帮扶机构解决这些问题。请大家拭目以待。
  但以笔者之见,主要是就业压力催生“啃老族” ——这当然是从就业方面细分的。不同于上面的总体概括。
  有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样的一群人叫“啃老族”,也叫“傍老族”。他们的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
  据调查,目前“啃老族”的构成主要有六类人群:
  一类是高校毕业生,他们对就业过于挑剔,认为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最后挑来挑去没有工作。
  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
  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然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缺乏真才实学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
  四类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靠父母活着。
  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
  最后一类是文化低、技能差,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