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二辩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8:53:15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辩析:自然界的万物没有意识,因而且是客观的,社会的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意识的哲学定义:意识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具体事物的存在、运动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是每个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
意识是生物和非生物共同具有的一般规定和本质。是人脑从生物和非生物的行为和存在中抽取出来的普遍性规定,是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的绝对抽象事物。
意识是具体事物存在、运动、变化、行为的一般规定、本质和原因,具体事物的存在、运动、变化和行为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意识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为它的反映形式有主观性。意识的各种形式如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愿望、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形式,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具有主观性。第二,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为对同一对象的主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不仅同一客观对象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反映,而且在同一个人那里,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第三,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在主观映象只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虽然在理论上说主观映象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但所谓正确并不是绝对的等同,而只能是相对的、近似的。主观映象有时可能是虚幻的、歪曲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反映,如不切实际的幻想、神鬼之说等等。这种情况最能说明意识的主观性。
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性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各种主观的反映形式,都有客观的物质根源。不论是感觉的对象现象,还是理性分析的事物的本质,还是引起兴趣原望的人的需要,都是客观的。第二,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区别,也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如个人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同。第三,虽然主观映象有时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还映,但也还是可以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的。

由上推断,题目所表述的内容有漏洞。

好象是有问题!